活動資訊
日期
2025/6/30-2025/7/4
時間
8:50-16:50
地點
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北館N100視聽教室
聯絡資訊
許以萱02-33663948
溫怡萱02-33669451
聯絡信箱
obworkshop@gmail.com
主辦單位
- 臺灣工商心理學學會(TAIOP)
-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工商心理學組

活動目的與簡介
您在執行研究或寫作論文時,是否曾遇到以下問題?且這些問題伴隨著你無數個日子,使您身心俱疲,卻依舊不得其門而入?
- 研究經驗不多的我,要如何找出具有理論貢獻的研究主題?
- 想到研究問題後,我要如何針對研究問題,設計出合適的研究程序?
- 針對值得深入研究的概念,要如何編製出具有信度與效度的量表?
- 資料收回來後,該如何靈活運用各式統計軟體進行調節與中介模式的分析?
- 當我針對一個研究主題已經閱讀了大量文獻,卻發現研究結果分散、結論各說各話,我該如何有系統地整合這些成果?
- 指導教授、口試委員、或審稿人的問題百百種,常常被他們打槍的我究竟該怎麼辦?
若上面的問題使您感到心有戚戚焉,別擔心,走在研究這條路上的您並不是孤單一人。2025組織行為研究工作坊將透過五天的實體課程,帶領您了解組織行為領域研究與常用統計方法之理論與概念基礎,並透過大量的實作示範與操作演練,讓您在短短一週之內,掌握最關鍵的組織行為領域研究議題與量化分析方法,讓您在日後撰寫學位論文或進行論文投稿時能無往不利。
五天的課程內容包含:「組織行為研究導論」、「論文的起點與結構」、「問卷調查法」、「調節與中介效果的統計驗證」、「結構方程模型」、「組織行為研究中的層次議題」、「LCA潛在類別模式」、「整合分析」、「對偶資料與社會關係模式研究法」,歡迎有志者報名參與。
緣起
為了厚植新進研究者在組織行為研究上的實力,臺灣心理學會工商心理學組於2006年在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北館,開始舉辦〈組織行為研究工作坊〉,並陸續獲得臺灣大學、東吳大學、亞洲大學、中國文化大學、政治大學、中原大學、中正大學、臺灣科技大學、元智大學、成功大學等心理學與管理學相關系所,以及台灣飛利浦品質文教基金會的支持與贊助,共襄盛舉。
此一工作坊開辦目的,在於有效整合組織行為研究有限的人力資源,藉由分享教學與研究上的經驗與知識,共同開發組織行為研究者的研究潛能,並藉此提升組織行為研究的品質。工作坊收效頗大,影響亦深,參與人數從2006年的80人增加至2009年250人,顯示年輕學子對此課程的需求殷切。雖然如此,為了維持授課品質與提升學習效果,主辦單位決定從2011年開始,僅招收學員120人,並依據每年的情況調整人數上限。
在台灣,〈組織行為研究工作坊〉已經成為心理學、管理學,以及教育學等相關研究所教育的重要活動之一,授課講師來自海內外,包括重要的學者與專家。透過研究工作坊的教學、討論及實作,對於年輕組織行為學者的培養,貢獻良多,也促進了組織行為與相關管理研究水準的提升。
〈2025組織行為研究工作坊〉將於今年6/30至7/4繼續開辦,有別於往年對各類統計方法的概念簡介與基本應用,今年將針對量化研究方法,在概念與實作層面都進行更深入的探討,並回顧組織行為研究在台灣五十年的發展。
沿襲過去對研究議題與統計概念的重視,今年將更強調各種組織行為研究議題與量化分析方法的對應性,除了詳細介紹各種統計方法的理論與概念基礎,並將大幅增加實作示範與操作演練的課程,期對有志進行組織行為量化研究之年輕研究者們,提供最實際、直接的高強度短期集訓課程。
本次工作坊招生的對象為各大學院校(含心理、教育、管理、社會、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相關系所)具研究生身分以上背景者,亦歡迎年輕研究員與助理教授前來參與。
臺灣工商心理學學會(TAIOP)
經過前輩師長的長期耕耘,工商心理學、人事心理學、組織心理學、消費者心理學、工程心理學,以及心理學在產業與組織的應用已經蔚然成風,且形成一個學科與一項專業。在台灣各大學院校中,已有不少學系聘有培養人才的專責教師,職司此專業的教學、研究,以及服務的工作,於是,學科逐漸立足生根,並邁向成熟。可惜的是,雖然專業人員越來越多,但卻缺乏一個可以促進交流,相互合作的平台。因而,在有志之士的奔走、努力及籌畫之下,「臺灣工商心理學學會」終於在2017年7月4日正式成立。
本學會籌設之目的,乃在於整合全球各地之工商心理學資源、資訊及人才,促進工商心理學之研究發展、教育訓練,以及實務實踐。一方面廣納各地人才,積極進行交流,以提升專業水準;一方面廣泛與國內外各學術單位與企業機構合作,以串接知識創造與知識實踐之價值鏈結,期能學以致用,造福人群,貢獻社會。
更多相關資訊請至TAIOP官網:https://taiop.org/about/
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工商心理學組
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早在民國三十八(1949)年創系之初,即已重視應用心理學的教學,民國四十四(1955)年開始開授工業心理學的課程,並進行多項工業心理學的委託研究計畫。本組於民國八十(1991)年正式成立,之前隸屬於性格與社會心理學組;並於民國八十二(1993)年成立工商心理學研究室,負責各項研究計畫之執行;民國八十五(1996)年臺大心理學研究所開始分組招生,本組亦開始獨立招生。民國八十八(1999)年第一位博士班研究生畢業,之後逐年發展,目前已畢業有博士生11人,碩士生80餘人,他們不管在工商實務應用或學術研究上,表現都極為傑出。本組對研究生的訓練是以研究問題與學位論文為主,希望學生以研究議題為核心,廣泛吸收與掌握相關知識。不但需要獨立提出問題,博覽文獻,而且要親自蒐集資料,尋找證據來解答問題。在此過程中,研究生往往可以培養出許多重要的能力,並能夠創發必要之知識,因而,成果頗獲社會肯定,迭獲各種重要研究獎項。本組研究生來源極廣,除了心理學系之外,遍及海內外各學院的畢業生。最近幾年,更有具實務經驗且較年長者加入,形成一個跨年齡層、多學科來源之背景多元的學習群體與研究團隊,不但具有科際整合的特色,而且可以提升研究能量。如同許多前輩所強調的:工商心理學必須能夠對人類的福祉做出重大的貢獻,這也是本組一貫堅持的目標。
§ 以下講師順序依姓名筆畫排序。

王豫萱 老師
現任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。其學術研究專長包含職涯發展、主動工作行為、領導效能、心理契約、組織認同,研究發表主要聚焦於員工之心理歷程與反應。現擔任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諮詢顧問,亦協助多家企業以質化與量化方式進行人力資本分析、高潛力人才辨識與員工敬業度調查,透過人資數據分析與人才發展(talent development)的主題研究提升企業效能。曾獲得國立政治大學陳文賢教授研究傑出紀念獎、國立中山大學逸仙新進管理學者獎、國立中山大學校級教學績優教師,並參與美國哈佛大學Global Colloquium on Participant-Centered Learning 訓練。

周婉茹 老師
現任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、臺灣工商心理學會秘書長、財團法人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董事,目前亦擔任臺灣運動心理學報編輯委員。研究領域為華人組織行為、運動心理學、綠色消費者行為,主要研究議題包含文化與領導、差別對待、知覺屈就及教練控制行為。曾獲管理學報論文獎─年度最佳實用價值論文、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科學研究發展佳作、中華心理學刊最有影響力論文獎與最佳評閱人獎,以及楊國樞教授華人本土心理學研究年輕學者論文獎。學術論文曾發表於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、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、Group & Organization Management、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、中華心理學刊、本土心理學研究、管理學報、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。

林姿葶 老師
現任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、臺灣工商心理學學會理事,以及《本土心理學研究》期刊之編輯委員。主要研究範疇包含華人領導行為、工作組織中的性別議題、組織中的時間觀、組織中的團隊議題以及職場健康等等,發表數十篇中英文論文於國內外主流期刊,歷年也榮獲眾多獎項殊榮:如美國管理學會年會最佳論文獎、蘇薌雨心理學論文獎、聯電經營管理論文獎等,並主持多項領導、工作生活品質等相關計畫。

陳燕諭 老師
現任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助理教授,曾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兼任講師、公企中心授課講師以及104數位人資經理級學程講師。主要研究範疇包括職場情緒勒索、職涯發展、工作心情、整合分析。學術論文曾發表於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、本土心理學研究、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等國內外學術期刊。

熊欣華 老師
現任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。目前為本土心理學研究的主編,以及組織與管理的領域主編,同時也擔任Journal of Management、管理學報與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的編輯委員,並協助多個知名國際期刊進行文章審查。專長領域為組織行為、人力資源管理、組織理論、組織行為量化研究方法。研究主題包含領導行為、組織公民行為、員工建言等,成果亦發表於重要國際期刊,並曾獲多個學術獎勵或獎項,如:國科會頂尖人才獎勵、優秀年輕學者計畫、聯電經營管理論文獎、管理學報最佳審查人獎。

郭建志 老師
現任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,專長領域為工商與組織心理學,主要研究範疇包含職場安全與心理健康、職場八卦、組織績效表現、人事招募與甄選、消費者心理學等等,發表數十篇中英文論文於國內外主流期刊,獲頒宏碁龍騰論文獎優等獎、臺灣心理學會蘇薌雨博士論文獎等獎項,並主持多項國內職場心理健康及員工協助相關計畫,過去也編譯消費者行為以及編著工作心理學等專書。與國內外各學術單位與企業機構合作,串接知識創造與知識實踐之價值鏈結。

胡昌亞 老師
現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,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。研究領域包含:主動職涯管理行為、職場健康、領導與激勵等等。目前為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的資深主編。迄今在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、Journal of Management、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、中華心理學刊、本土心理學、管理學報等國內外知名管理與心理學期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,並主持多項研究計畫。曾榮獲美國管理學年會職涯分會最佳實用價值論文獎、管理學報最佳實用價值論文獎、中華心理學刊最有影響力論文獎等獎項,並編著組織與管理研究方法相關專書。

張仁和 老師
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,並合聘於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。目前為International Jouranl of Stress Management副主編與本土心理學研究協同主編,並為中研院民族所數位轉型與多元韌性研究群召集人。研究專長為文化與社會認知、正向心理學、正念,歷年已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於國內外相關學術期刊,並獲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、臺灣心理學會蘇薌雨博士論文獎。

楊同榮 老師
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博士後研究員。學術專長主要為心理計量、儒家文化的教育觀。曾與美國、台灣多位學者合作,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、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、PLOS One、Frontiers in Psychology等國際期刊。

報名方案說明
請見下方表格
工作坊建議閱讀書籍

